武科大教〔2016〕36号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幹意見》(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我校實踐教學工作,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結合我校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突出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全校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工作,把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作為我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重點;強化對實踐教學工作的領導,完善政策、統籌安排、加大投入,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确保各類專業實踐教學學時學分,保證實踐教學各環節總學分占全部學分的比例,工科、醫學類專業實踐學分應占總學分的30%以上,理科類專業實踐學分應占總學分的25%以上,文管經法類專業實踐學分應占總學分的15%以上,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二、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完善我校實踐教學體系,必須體現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培養模式已發生重大變革,為應對新的變化,應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實踐教學與就業創業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遵循“注重基礎、強化訓練、加強綜合、培養能力”的原則,不斷完善“三層次,五模塊”實踐教學體系,将産、學、研結合作為主線貫穿于實踐教學體系之中,體現我校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切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實驗教學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改革實驗教學内容,科學安排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确保有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課程占實驗課程總數的80%以上,推進實驗課項目化管理改革,鼓勵單獨開設實驗課。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現代化實驗教學手段輔助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驗興趣和實驗教學效果,規範實驗教學環節,增加學生獨立操作和實際動手機會,切實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進一步加大實驗室的開放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各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應建立網上預約系統,實現實驗室全面開放;鼓勵各類實驗室積極接納本科學生從事科學研究,以科研促進教學。
四、切實提高實習教學質量
實習教學是高校普遍存在的薄弱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實習教學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有着重要的意義。更新教學觀念,制定科學合理的實習教學大綱,精心組織,規範管理,選派責任心強、有指導實習經驗教師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尤其要加強新辦專業、薄弱專業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推進校企合作、産學結合,探索協同育人機制,保證每個專業都要有一定數量相對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逐步實施企業導師聘任制度,促進對學生實習實訓的現場指導,探索多樣化實習實訓教學模式。加強實習過程的質量監控,确保學生實習的時間和效果;增加生均實習經費,保障實習實訓的有效運行。
五、着力提高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是以工程實際或社會實際為背景,是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綜合運用知識獨立地完成一項工程設計,要求學生熟悉相關設計規範、手冊,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強的顯著特點。是培養學生科學思考、缜密分析、設計研究、綜合運用等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加強對本科生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的規範管理和質量控制,加強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答辯、成績評定等主要環節要管理,不斷提高本科生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提高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相結合的比例,提高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與社會需求和工程實際相結合的比例。加強大學生學風和學術道德建設,逐步推進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全覆蓋。
六、大力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
創新創業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健全以項目、競賽、畢業設計(論文)為載體,項目訓練與基地建設相結合、校内競賽與校外參賽相結合、畢業設計(論文)與工程實際相結合的“三載體,三結合”的創新教育體系,切實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繼續推行“創新創業學分”和“第二課堂學分”制度,完善校内創新創業競賽制度,資助本科生參加在國際國内有影響的競賽活動。重視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平台,落實“一院一基地,一院一賽”制度,加強校級、省級、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培養适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将教師指導本科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所發表的論文、申請的專利等成果計入考核和職稱評審。
七、加強實踐教學研究
實踐教學研究是教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鼓勵教師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實踐課師資隊伍建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校内外實訓基地建設。創新管理與運行機制,探索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培養,以及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建設與管理的研究。鼓勵教師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推廣運用虛拟、仿真等技術,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加強實踐教學研究立項管理,在教學研究立項中适當增加實踐教學研究項目,設置實踐教學專項研究,提升實踐教學理論水平。
八、規範實踐教學管理
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要對實踐教學進行宏觀管理,健全和修訂實踐教學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實踐各環節的計劃(内容、時間、場所等),科學制定實驗實習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指導教師,規範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學院要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各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标準,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對實踐教學各環節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檢查和監控,定期開展實踐教學專項研讨,總結經驗,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
九、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合理定編,配足配齊實踐教學人員,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學校應采取措施,引導高水平教師參與實踐教學工作,激勵教授、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參與實踐教學工作,落實研究生協助教師指導本科生的實踐教學活動,有計劃的對教師進行實踐教學培訓,落實青年教師深入企業行動計劃,提高教師特别是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承擔理論課教學的主講教師必須參與相應實驗課的教學指導。新進博士第一年、碩士前二年必須進入實驗室參與本科生的實驗教學工作。學院應切實加強實習管理,提高學生實習效果,聘請企事業單位專家作為企業導師指導學生實踐,并根據指導工作量給予相應報酬。
十、進一步改善本科實踐教學條件
學校将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建設适應學分制需求的實踐教學綜合管理平台,保障實踐教學環節的順利實施。各教學單位要加強對實踐教學經費的管理,确保實踐教學經費用于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學校将定期檢查經費的使用情況。加強實驗室建設,不斷更新實驗教學儀器和設備,鼓勵自行研制實驗教學儀器和設備,改善實驗教學條件。加強校内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建設一批适應學校實踐教學需求的實習實訓基地,争取建成更多的國家級和省級實踐教育基地,給學生提供優質的實習實訓場所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