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4澳门永利“十三五”人才培養專項規劃

發布時間:2018-10-03 發布者: 浏覽次數:

6774澳门永利十三五人才培養專項規劃

武科大〔20163

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教育創新,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就十二五時期人才培養工作進行總結,并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教育部《高等教育專題規劃》和《湖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十三五人才培養規劃。

一、十二五時期人才培養工作總結

十二五時期,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幹意見》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實施質量立校戰略,召開了本科教學工作會議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設置了研究生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處和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牢固樹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全校師生的質量意識得到明顯加強。學校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積極推進教學改革,調整專業結構,教學運行平穩、管理規範,本科教學工程取得優異成績,教育教學水平邁上了一個新台階,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深化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經過學校廣泛讨論和充分論證,2012年,經省教育廳批準,學校正式實施本科教育學分制改革,實行學分制管理,成為省屬高校第一所實行學分制改革的學校。通過學分制改革,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學分制改革,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運行與管理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擴大了學生專業選擇權,可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學生可跨年級、跨專業選擇課程,選擇任課教師、學習進程,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實施學分制改革,增強了教師教學工作的憂患意識,形成了優勝劣汰競争機制,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自覺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實施學分制改革,給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提出了新挑戰,為此,學校升級了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新建和更新了一批多媒體設備,更換了一批課桌椅,制定或修訂了一系列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制度,教學管理不斷規範。

學校不斷探索人才模式改革,實施了卓越計劃、英才計劃、産業計劃和香濤計劃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深化與第二炮兵聯合培養國防生,建立了軍地共育共管的運行協作機制;實施了試點學院改革,探索按大類招生的培養模式;實行雙學位教育,探索了複合型人才培養。我校現有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6個,省級冶金類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試驗計劃項目1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産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10個;依托2011協同創新中心,開設了香濤計劃工科班、文管班人才培養試點項目;聯合培養國防生,現有在校國防生300餘人。

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與研究,針對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中的突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鼓勵教師改進教學内容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注重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成果的總結,運用優秀的教學改革與研究成果指導教學實踐,進一步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十二五期間,我校獲批國家級教學研究項目及子課題3項,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心課題8項,獲批冶金教育科研項目和省級教育科研項目超過70項,省級教學研究項目67項,研究生教育省級教改項目10項,立項校級教學研究項目359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7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6

注重内涵,質量工程建設成效顯著

注重加強内涵建設,以質量工程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學校獲批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20項,其中: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1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6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6門,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8部,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獲批省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41項,其中: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個,省級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試驗計劃項目1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産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10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0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省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大學生實習實訓示範基地3個,省級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2個,省級服務外包基地1個;立項建設精品課程17門、國際化課程17門。

優化專業結構,穩定辦學規模

為适應經濟建設和産業轉型升級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學校不斷加強專業建設。堅持立足行業,依托省重點學科等優勢資源,在保持傳統專業優勢與特色的同時,扶持和拓展新興專業,實施專業預警與動态調整,加大專業調整和改造力度,優化專業結構與布局。十二五期間,新增本科專業17個,注銷本科專業4個,現有本科專業69個,涵蓋8個學科門類;實施調整辦學結構,逐年減少高職招生數量,到2015年高職專業全部停招。本科招生規模穩定,生源質量顯著提高,在校本科生人數穩定在25000人左右;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增長,生源質量不斷提升,在校研究生人數從2010年的2556人增至5110人,其中在校博士生266人,全日制碩士生3144人,非全日制碩士生1700人。

強化實踐,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豐碩

學校重視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完善三層次、五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推進實踐教學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保證實踐教學各環節總學分占全部學分的比例,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積極開展大學生學科競賽與創新創業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提高。十二五期間,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35項、省級249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大學生課外科技獎勵1322項,其中國際級獎勵43項,國家級獎勵478項,學校獲批為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獲批省市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21項,成立了學生創業團隊141個,注冊公司55家。建立了4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2個校級研究生政産學聯合基地和19個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實施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資助項目,累計資助37名博士,發表高水平論文93篇,侯廷平博士所撰寫的學術論文獲得了Acta Student Award獎勵。據統計,2012年以來,研究生發表高水平論文SCIEISSCIAHCIMEDLINE源刊論文893篇。其中博士生104人,發表高水平論文318篇,生均3.06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2521人,發表高水平論文569篇;研究生獲得省級以上優秀碩士論文37篇,省級以上優秀博士論文3篇;研究生獲得軟件著作權或發明專利287項;設立研究生創新創業基金項目共立項30項,獲得省級以上獎勵43項,建立了10個校級研究生創新實踐中心,創業注冊公司20人,7人獲得湖北省大學生創業項目扶持。湧現出了付文傑、羅李陳、解礫、李恒、榮洪魁等一大批創業典型。

開放辦學,中外合作取得突破

我校與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專科雙文憑項目,以及與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合作本續碩德語培訓項目繼續順利實施。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取得重大突破,與美國橋港大學合作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合作機械工程專業,與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合作網絡工程專業等3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連續獲得教育部批準,填補了我校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的空白。其中與美國橋港大學合作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合格評估。實施了學生海外交流學習計劃,共組織9批共約200人次本科及研究生赴國外知名大學交流學習,拓寬了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穩步推進交換生和雙學位項目,與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高校實施了交換培養學生計劃,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和質量标準,實現了學分互認。加強教研交流國際化,啟動了主幹課程教學研修計劃,資助18名青年教師赴國外知名大學研修相關課程。

教學管理規範,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

堅持辦學以教師為本,育人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标,加強教學管理。建立科學有效的日常教務工作運行機制,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思想,增強服務意識;規範工作程序,形成較為科學的制度體系,克服多校區辦學的困難,教學秩序良好,運行有序。完善了四方監控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教師、學生、督導、管理者共同參與教學質量監控,有效地實施了期初、期中、期末全過程以及各個教學環節全方位監控,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高。十二五期間,本科生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4.16%,研究生平均就業率達96.4%2014年開展了畢業研究生就業質量跟蹤調查,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滿意度達到90%以上。

十二五時期,學校人才培養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一些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與國家、社會、行業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們在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激烈競争中重點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教學内涵建設不足

1、雖然實行了專業預警與動态調整機制,新增了一批專業、取消了一些招生和就業不好的專業,但專業結構優化不夠,與社會新形勢發展、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的需求還有差距,特别是新興專業、交叉專業如新能源、新材料等專業建設力度不夠。

2、對國家三大類的專業認證工作啟動較晚,推進力度不夠,工作嚴重滞後,目前已完成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專家進行考察環節,啟動了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認證工作,與同類高校相比明顯落後。

3、雖然學校獲批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數量名列省屬高校前列。但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MOOCsSPOC、微課等在線課程建設力度不夠,在線課程建設滞後,與互聯網+時代的課程建設要求不相适應。

4、開放辦學是學校辦學的方向,十二五期間,學校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是,目前我校外籍教師的數量很少,合作辦學的國外高校層次不高,參與國際交流學習的學生數量偏少,特别是留學生數量很少,與我校的辦學實力和地位不匹配,國際化程度亟待提高。

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質量不高

1、雖然學校重視教育教學改革,開展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學研究,改革和研究的前瞻性不夠,不能及時适應與國内外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改革的力度不能适應經濟社會和産業結構調整的高要求。

2、教學改革與研究的過程管理不夠,有重項目申報、輕項目建設、輕成果總結的現象,沒有形成一批高質量的改革和研究成果,特别是沒有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标志性成果,高水平的教研論文、教材等物化成果較少,有效地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效果不強。

3、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力度不夠,大類招生與培養的改革試點覆蓋面窄;輔修和雙學位教育開展不力,覆蓋面逐年減少。

教學基本條件有待改善

學校克服整體經費緊張,盡量加大教學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但與改革和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教室、實驗設備等基本教學條件還不能很好的滿足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養的要求。

1、課堂教學資源緊張,生均座位數不足,不能很好的滿足學分制改革和小班化教學的要求;現代化、信息化教室缺乏,無錄播教室,标準化考場數量不足。

2、實驗設備陳舊,設備更新補充不及時,設備台套數不能滿足現有實驗教學的需求。

3、圖書資源不足,紙質圖書數量和電子資源庫都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的需要。

二、十三五人才培養工作的規劃

指導思想與目标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更新教育觀念,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質量提升為核心,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突破點,牢固樹立教學工作中心地位,強化内涵發展和特色發展,創一流的本科教育,辦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

 

 

 

 

核心指标

一級指标

二級指标

三級指标

發展目标

辦學水平

和規模

本科教學水平

國家審核式評估

通過

在校生規模

全日制在校總人數

30000人左右

在校本科生人數

25000人左右

在校研究生人數

5000-6000人左右

在校留學生人數

300人左右

人才培養

專業建設

專業總數

70左右

通過國家專業認證

8個左右

通過國家學位點評估

44

教學質量工程

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及優秀教材

20

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及相關項目

5

人才培養

教學質量工程

省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

20

在線課程

50

(全國有影響力5)

教學研究與成果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1(含研究生)

省級教學成果獎

15

省級教學研究項目

80

核心期刊教研論文

100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挑戰杯創青春競賽獲獎

國家級20

省級50

學生專利

本科生授權專利200項,研究生授權專利300

研究生工作站

10

研究生發表論文

A150篇以上

B800篇以上

省級優秀學位論文

博士5

碩士60

學士500

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

舉辦非獨立設置中外合作機構1個,或新增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2個,研究生教育項目1

研究生海外交流學習

200人次

本科生海外交流學習

1250人次

生源質量

碩士研究生生源

一本以上生源60%二本以上生源85%

博士研究生生源

博士一本基礎學曆全脫産生源比例達到90%

學生培養質量

本科生就業率

94%以上

研究生就業率

97%以上

人才培養

教學條件

标準化考場

新建150

錄播教室

建成并使用

教室座位數

新增15000

多媒體教室

新增117

實驗教學管理預約平台

建成并使用

課程平台

建成并使用

上一條:6774澳门永利學生評教制度 下一條:6774澳门永利雙語教學課程建設與認定辦法(試行)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