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教〔2017〕39号
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本科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方案,是學校辦學定位與辦學思路的具體體現,是實現培養目标、保證培養質量、實施教學管理的重要依據。為全面貫徹落實我校本科教育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促進一流本科建設,經研究,決定開展新一輪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1、全面貫徹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建設一流本科,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切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秉承學校辦學理念,發揮專業特色和優勢,充分貫徹“夯實基礎,拓寬口徑,增強能力,提高素質”的原則,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加強素質教育,為建設一流本科奠定基礎。
3、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結合科學技術前沿和學科優勢,不斷更新課程體系和課程内容,豐富網絡課程資源,促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4、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因材施教,倡導學生個性化發展,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推進與行業企業的聯合培養,突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需求導向。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健康中國2030”和“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等國家省市重大發展戰略,對接行業産業轉型升級,推動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嚴格質量标準。遵循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工科、醫學專業還應遵循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和醫學類專業認證等标準),優化課程體系,注重課程的有效銜接,明确課程修讀進程表(模闆見附件1),将畢業要求分解落實到課程體系和教學環節之中,建立培養目标、畢業要求實現矩陣(模闆見附件2、3),制訂質量标準量化的人才培養方案。
3、突出特色優勢。依托學科優勢,突顯專業特色,将專業特色融入到課程體系中,設置科學合理具有系統性、前瞻性、特色鮮明的專業教育課程。
4、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網絡在線課程資源建設,進一步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5、強化創新教育。将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各專業按培養目标設置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和實踐環節,增設創新創業類、綜合研究性讨論課程,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6、實行分類培養。主動适應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産業轉型升級,滿足多元化人才需求,實施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對接大學招生制度改革,鼓勵大類招生培養;科學地處理好本、碩不同培養層次之間的銜接,培養創新型和應用型等不同類别的高素質人才。
7、多方征求意見。邀請相關主管部門、教師、學生、用人單位等相關利益方參與培養方案修訂,廣泛調查與研究,綜合各方的意見和建議,科學設置專業方向及專業課程模塊,完善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三、培養目标
培養目标是畢業生幾年内應達到的專業、素養、能力的一個期望标準,學校圍繞“鋼鐵品質、社會英才”的總體目标,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理論厚實、知識結構合理、社會适應能力強,富有實踐能力、創新創業精神和具有一定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或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四、畢業要求
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必須明确畢業要求,并将畢業要求達成落實到培養方案每門課程之中,建立課程與畢業要求的對應矩陣,畢業要求與培養目标的對應矩陣,确保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1、工科專業應根據專業特色及培養目标,設置畢業要求,畢業要求應完全覆蓋以下内容:
(1)工程知識:能夠将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複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實驗設計與信息處理: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現代工具的應用:能夠針對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和模拟,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師社會責任意識: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意識: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道德素養: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責任。
(9)團隊合作: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交流:能夠就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2、醫學類專業應根據專業特色及培養目标,參照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等,設置畢業要求,畢業要求應完全覆蓋以下内容:
(1)職業素養:建立正确的職業價值觀、道德觀和倫理觀。形成科學态度、創新和批判精神。珍視生命、關愛病人。
(2)依法執業:熟悉我國醫藥衛生行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樹立運用法律保護他人和自身權益的理念。
(3)基本知識:掌握必備的醫學基礎知識,并有能力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4)基本技能:擁有勝任崗位職責的相關工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利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與科學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語交流和閱讀能力。
(5)團隊合作:尊重同事,鍛造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6)溝通交流:具備與同事、病人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具備對公衆進行疾病預防、健康促進等知識宣傳教育的能力。
(7)終身學習: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追求卓越。
3、文法經管類專業應根據專業特色及培養目标,參照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等,設置畢業要求,畢業要求應完全覆蓋以下内容:
(1)專業學科知識:掌握系統的學科知識,學會運用科學研究方法,用以指導未來的學習和實踐。
(2)知識運用能力:具有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開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學以緻用,融會貫通。
(3)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能熟練使用現代化工具,能夠針對專業問題,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具備從事科學研究和開展實際工作的能力。
(4)職業素養:具備豐厚的人文科學素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職業精神,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品質,形成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基本能力。
(5)團隊合作:尊重同事,鍛造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6)溝通交流:能夠就專業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7)社會實踐能力:能有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開展社會實踐,能掌握社會統計、社會分析、社會調查等基本方法,開展實務工作。
(8)終身學習:樹立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追求卓越。
4、藝術類專業應根據專業特色及培養目标,參照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等,設置畢業要求,畢業要求應完全覆蓋以下内容:
(1)綜合學科知識:具備藝術學科知識和科學方法,并能用于指導未來的學習和實踐。
(2)知識運用能力:具有綜合美術學、設計學等不同學科知識分析、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現代工具的應用:能熟練使用現代化工具,能夠針對專業問題,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從事設計實踐或藝術創作、理論研究的能力。
(4)職業素養:具備豐富的設計、藝術及相關人文科學素養,具備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環境适應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5)溝通交流: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寫作能力、圖形表達能力、語言表達及一定的外語交流、計算機、信息技術運用等基本能力。
(6)終身學習:樹立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追求卓越。
五、基本要求
1、學制
本科生培養實行學分制,基本學制為4年(建築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城鄉規劃專業為5年),實行3-6年(5年制專業為4-7年)彈性學制。
2、畢業學分要求
達到以下學分要求的,方可畢業:四年制本科專業174學分,五年制本科專業215學分。
3、學位授予要求
根據《6774澳门永利普通本科學生學士學位授予實施細則》,達到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學士學位。
4、學分計算
(1)理論課程教學每16學時計1學分,每門課程的學分必須是0.5的倍數;
(2)醫學院的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專業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按每周計0.5學分;其他各專業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按每周計1學分(1周折合16學時);畢業設計(論文)計8個學分,不少于12周。
(3)單獨設置的實驗課程每16~24學時計1學分;
(4)體育課每學期1學分,總計144學時(含16學時體能測試,每年4學時),具體學時安排見通識教育必修課程一覽表;
(5)形勢與政策2學分,分7學期完成;軍事理論與訓練3周,計3學分;公益勞動1學分,分散進行;
(6)創新創業教育3學分,第二課堂3學分;
(7)推進課堂教學手段方法改革,培養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每個專業設置1-2門綜合研究讨論必修課程,5門左右研究讨論課。
5、課程性質
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
六、課程體系基本框架
學分制本科培養方案采取“平台+模塊”結構體系,總體框架見表1。學院在修訂各專業培養方案時,應按照培養方案基本框架和各類課程一覽表,設置各個平台和模塊的必修和選修課程。學科基礎平台課程設置中,允許學院以更高級别的課程替代附件中推薦的學科基礎平台課程。
表1 培養方案基本框架一覽表
平台+模塊 | 課程類别 | 建議學分 | 控制學分 |
平台 | 通識教育 平台 (45學分) | 通識教育 必修課程 | 思想素質系列課程 | 16 | 41 |
文化素質系列課程 | 16 |
身心素質系列課程 | 9 |
通識教育 選修課程 | 自然科學類 | 各專業選修4個學分 |
人文社科類 |
經濟管理類 |
藝術體育類 |
學科基礎 平台 (46學分) | 理工類 文法經管類 醫學類 藝術類 | 必修課程 | 36 | 46±5 |
選修課程 | 10 |
模塊 模塊 | 專業課程 模塊 (含5門左右研究讨論課) | 理工類 | 專業必修課程 | 36 | 62(理67)±5 |
專業選修課程 | 26 |
文法 經管類 | 專業必修課程 | 34 | 67±5 |
專業選修課程 | 33 |
醫學類 醫學類 | 專業必修課程 | 35 | 59±5 |
專業選修課程 | 24 |
藝術類 | 專業必修課程 | 31 | 62±5 |
專業選修課程 | 31 |
設置1-2門綜合研究讨論必修課程 | 1-2 | 1-2 |
實踐教學 模塊 | 理工類 | ≥15(理≥10) |
文法經管類 | ≥10 |
醫學類 | ≥13(藥學)、≥22.5(預防)、≥25.5(護理)、≥33.5(臨床)、≥14(衛生) |
藝術類 | ≥15 |
素質拓展 模塊 | 創新創業教育 | 全校各專業 | 3 |
第二課堂 | 3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