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教〔2015〕57号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規範和完善網絡在線課程應用與管理,共享優質教學資源,鼓勵廣大教師開發與制作優質在線課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特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積極推進在線課程建設與教學應用,鼓勵教師運用在線課程相關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将獲準開設的在線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在線課程包括:MOOC、SPOC和微課等多種類型。
第二章 立項與建設
第三條課程立項條件
(一)申請立項建設的在線課程應以團隊形式申報,課程團隊原則上由3-5人組成。課程團隊的負責人應是課程主講人。
(二)課程團隊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能夠根據在線課程教學的特點,将教學内容重新設計及知識碎片化并重新編排,能合理運用教學輔助工具組織教學,能按時完成在線課程建設任務。
(三)課程主講人應具有講師(中級)及以上職稱,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語言表達富感染力,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學術影響力。
(四)符合下列條件的課程予以優先立項建設。
1、學生選課人數多、授課教師受學生歡迎度高的通識類課程。
2、适宜采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實驗課較少或可以用虛拟實驗替代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課程等。
3、課程具有較好的前期建設與工作基礎,如已獲批的國家級、省級、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課程、優質實驗課、雙語課程等。
4、其他具有我校特色的課程。
第四條課程立項程序
(一)申請立項的在線課程團隊根據學校安排,向學院提交《6774澳门永利在線課程建設項目立項申請表》和相關材料,由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讨論通過,教學副院長審核簽字後報教務處;
(二)教務處組織專家對申請立項的課程進行初評;
(三)通過初評的課程,由教務處提交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評審,對評審通過的課程進行網上公示。
(四)公示無異議後報校長辦公會批準。
第五條課程建設要求
(一)建設内容
在線課程建設内容包括課程資源、教學策略與設計、學習活動組織與管理、學習評價設計與實施、教學團隊等五大部分。不同的學科和課程可根據課程特點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
(二)技術要求
在線課程制作中各種媒體和技術的選擇要以學科和課程内容的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傳播特點,注重課程的社會性、交互性。
第六條課程上線
(一)教師本人或教學團隊将所建設在線課程的相關内容上傳至學校指定的在線課程平台。
(二)教務處組織相關專家從内容科學性、教學設計合理性、學生用戶體驗、教學資源技術指标等方面對課程制作質量進行評審,并提出修改意見;課程團隊根據修改意見對該課程進行修改完善。
(三)經課程團隊修改完善後的課程,在校内上線供學生修讀;教務處根據需求遴選部分優質在線課程,推薦到“愛課程網”、“UOOC聯盟”等校外在線課程平台,供其他高校學生或社會人員修讀。
(四)課程團隊按在線課程要求組織在線答疑、讨論、作業批改、線上考試等教學活動。
第三章 課程管理
第七條課程運行
(一)課程主講人及其團隊應積極組織在線讨論、答疑、輔導、測驗、考試、登錄成績等;校外引進的MOOC課程,可安排相關教師輔助主講教師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二)鼓勵和支持教師在校内課堂教學中利用在線課程資源,運用“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模式。
(三)在線課程教學包括我校建設的校内外在線課程教學、學校引進的在線課程輔助教學。
教學形式有單一在線教學模式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兩種。單一在線教學模式由學校相關學院老師進行課程管理、成績登錄、教學檔案歸檔;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由我校相關學院選派專業老師進行輔助教學,内容包括線下集中教學與輔導、成績登錄及提交、教學檔案歸檔等,線下集中教學的學時數原則上不超過該課程線上課時的1/5,集中教學按規定人數分班進行。
第八條質量監控
(一)教務處、評估處組織專家适時開展在線課程檢查,包括開課期間課程運行情況、教學視頻等學習材料能否正常使用、課程團隊是否按要求及時進行線上輔導、答疑、測驗等教學輔導活動。
(二)課程上線運行後,學校将對在線課程的課程質量進行評估。對存在問題的課程或學生投訴較多的課程,學校提出即時改進意見或建議;對改進不力或選課人數嚴重不足的課程,學校将予以淘汰并下線。
第四章 保障與支持
第九條課程建設經費
(一)學校對在線課程建設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經費可用于課程調研、培訓學習、課程制作、視頻錄制、剪輯與加工等。鼓勵學院和教師積極争取社會資金支持,開展在線課程建設。
(二)對校内上線的SPOC課程,根據課程上線的平台不同給予課程團隊相應獎勵。
(三)對于産生良好聲譽的我校MOOC課程,學校通過其他途徑給予鼓勵和獎勵。
第十條在線課程教學工作量計算
(一)在課程平台上線供我校學生修讀的在線課程,計算相應的教學工作量,教學工作量根據課程教學模式不同采取不同計算方法,教學工作量計算到教學團隊。
(二)對于被其他高校選修的課程,課程租金純收入的30%上交學校,70%由課程團隊管理使用,該部分工作量不另行計算。
第十一條教師培訓
學校每年安排在線課程相關教學技術培訓,旨在提高學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的能力。學校在編教師可申請參加培訓,優先安排達到培訓要求的教師開設在線課程。
第五章 知識産權及其他原則
第十二條準予上線的課程團隊應與學校簽訂相關協議。課程知識産權的相關事宜以協議為準。在知識産權方面遵循以下主要原則:
(一)在線課程資源(包括課程介紹網頁與視頻、講課視頻與習題試題等)是相關教師在工作期間形成的作品,屬職務知識産權。教師有署名權和修改權,學校有獨家使用權(包括托管運行、轉授權等)。教師離職後,使用權歸學校獨家所有。
(二)除根據推廣等需要,學校可能對課程介紹頁和視頻頭尾進行修改,或為便利傳播對視頻編碼進行轉換外,學校維護在線課程資源的完整性,不對講課視頻内容進行修改。教師對講課内容負責。
(三)在線課程運行可由團隊負責人負責;聯系人可以是團隊負責人,也可以是由團隊負責人指定的其他成員。
(四)課程運行産生的學習者學習行為數據為學校所有。
第六章 附 則
第十三條本辦法由教務處負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與本辦法相配套的相關實施細則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