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教〔2016〕64号
根據《6774澳门永利網絡在線課程建設與管理辦法(試行)》(武科大教〔2015〕57号)的要求,為推動我校網絡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我校在線開放課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網絡在線課程的建設、應用與管理,特制訂本細則。
一、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包括純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和翻轉課堂等三種模式:
(一)純線上教學是在開課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網絡視頻資源的學習、完成相關作業、測驗和考試等教學過程的學習模式。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在開課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除完成線上學習、作業、測驗和考試等教學過程外,還需參加由開課教師或輔導教師開設的線下讨論課、跨校直播見面課、輔導答疑課等教學環節的學習模式。
(三)翻轉課堂是以課堂互動教學為主,以網絡視頻教學、微課等在線課程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
對于線上教學,開課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平台的管理功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控和管理,在網上進行在線答疑和離線答疑,線上答疑原則上每學分累計不少于4學時;對于混合式教學,開課教師或團隊應組織線下讨論課,每門課不低于1次1學分,每次課2學時,讨論課班級規模不易過大;對于混合式教學,根據需要可安排跨校直播見面課,開課教師可通過直播平台與來自不同學校教學班的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和答疑,展現教師風采。
二、經費支持與使用
(一)立項建設的在線課程建設周期一般為半年,采用建設與應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特殊情況要延期的需提交申請,經批準後方可延期,但延期時限最長不超過一年。
(二)對立項建設的課程,學校給予經費支持。結合年度預算,每門MOOC或SPOC課程給予不少于6萬元的建設經費,每門微課給予不少于5千元的建設經費。經費使用要按照學校财務規定實行财務年度預算,建設經費必須在課程建設周期内使用。
(三)學校鼓勵各單位投入資金支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引導教師積極參與課程的培育、建設和應用;學院和教師也可以積極争取社會資金支持,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開展在線課程建設。
(四)經費開支範圍為:
1、電子課件、數字化教學資源制作、題庫建設費等;
2、教材建設費、資料費、印刷費、耗材費、調研差旅費等;
3、小型教具、模型、挂圖、課程軟件購置與開發等;
4、課程建設勞務酬金(不超過項目經費的15%);
5、師資培訓費;
6、符合學校财務報銷規定的、與項目相關的其它費用。
三、課程管理
(一)學分和成績認定
1、認定學分的課程一般為學校自建的在線課程和學校引進的可認定學分的校外課程平台的優質課程。學校每學期發布在線課程選課通知,凡選課通知中備注了學分認定的課程均認定學分和成績。
2、鼓勵學生學習國際知名在線課程平台開設的相關課程,對于獲得課程結業證書的,學校按照專業培養方案認定相應課程的學分。
(二)選課管理
1、對可認定學分的在線課程的選課,包括正式選課和退改選課兩個環節。
2、在每學期開學初,教務處發布選課通知和拟開設的在線課程清單。學生在選課前需提前在網上試看相關課程,然後在規定時間内完成選課或退改選課環節,逾期不能修改。
3、認定學分的在線課程,一經選定,就必須認真修讀,并按照規定繳納學分學費;該課程的成績、學分和學分績點與學校開設的非在線課程一樣,均如實計入教務系統學生成績庫中。
(三)考試管理
1、在線課程的考試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線上考試,二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考試。課程的考試方式由課程團隊确定,報教務處備案。
2、線上考試成績主要包括平時成績和線上考試成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考試成績主要包括平時成績、線上考試成績和線下考試成績。平時成績應根據學生完成課程作業、在線測驗、互動讨論的情況評定(視頻觀看成績比例不超過平時成績的20%)。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由課程團隊根據教學需要自行确定,所占比例可達到70%。課程成績構成比例由課程團隊在網上設定。
3、在線課程是否安排補考由課程團隊确定。如安排補考,補考的方式和時間應在課程網站發布通告,并報教務處備案,由教務處在學生選課時告知學生。
4、學生必須參加本人所選課程的全程學習和考試,不得由他人代學習、“刷課”或網購答案考試。對于“刷課”、網購答案等非本人學習、考試等行為,按校紀校規嚴肅處理。
(四)成績及試卷歸檔
1、校内教師開設的在線課程,成績登錄至教務系統、試卷和成績單歸檔工作由課程團隊負責;對于校外引進的在線課程,成績登錄至教務系統、成績單歸檔工作由校内線下輔導老師負責。
2、校内教師開設的在線課程,若課程考試采用的是集中紙質統考考試,試卷檔案按照學校正常課程的要求歸檔;若課程考試采用或含有網上在線考試,需将課程成績和成績分析打印并存檔。
3、引進的在線課程,若課程考試采用網上在線考試,需将課程成績和成績分析打印并存檔。
4、在線課程的課程教學運行質量報告由在線課程負責老師打印并存檔。
(五)課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
1、校内教師開設的在線課程納入學生評教管理。
2、依托課程平台,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的數據和教師在線教學過程中執行的數據情況,運用大數據分析提供相關分析報告,形成對該課程的結果性評估和過程性評估。
3、根據課程的評教數據、課程平台的分析數據等,對在線課程的教學運行狀況進行評價,對評價結果不理想的,取消課程上線資格。
(六)職責分工
在線課程的管理工作由課程團隊、學院和教務處共同承擔,具體職責如下:
1、開課教師及課程團隊工作職責
(1)課程上線前,及時完成課程簡介、課程學習要求、學習時間、考核方式、線上線下答疑時間安排等發布工作。
(2)課程上線時,根據教學需要及時上傳、更新在線課程各項内容,如教學大綱、電子教案、教學視頻、閱讀材料等教學資源。
(3)課程上線後,及時完成線上線下教學任務,積極完成問題發布、在線讨論、答疑、輔導、測驗、監控學生學習狀态、考試、登錄成績、成績歸檔、課程教學運行質量報告歸檔等工作。
(4)根據教學需要布置課程作業,按時批改作業;按時開展課程測驗。
(5)不斷充實考試題庫,更新題庫内容,及時批改學生考試試卷,提交考試成績。
(6)開課教師對在線課程教學内容和教學資源的知識産權及質量負責。
2、開課學院工作職責
學院是作為開課教師直接主管單位,對開課教師的在線課程教學内容、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等有指導和監督責任;積極做好課程立項建設、内容審查、質量監控、評獎評優、不合格課程淘汰等工作;積極宣傳并推廣本校在線課程。
3、教務處工作職責
制訂課程建設标準,建立、督促、執行和修訂在線課程教學服務質量标準,負責維護在線課程的教學秩序,組織課程立項建設工作,完善課程内容審查、質量保障和獎懲機制,積極向社會各優質課程平台宣傳并推廣本校在線課程。
四、教學工作量計算
(一)自建的在線課程
經學校審核上線的我校課程團隊制作的MOOC或SPOC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放選課,選課人數不限。教學工作量計算方法為:教學工作量=人數×0.015×計劃學時+4。工作量計算到課程團隊。
承擔網絡直播見面課教學的,教學工作量按實際學時乘以3.0的系數計算。工作量計算到課程團隊。
(二)引進的校外在線課程
1、采用線上教學模式的,由相關學院安排老師進行成績登錄、教學檔案(成績單、課程分析數據)歸檔等,工作量計算方式為:40人及以下按4個學時計算,每增加40人增加1學時。
2、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由相關學院選派專業老師進行輔助教學,内容包括組織線下集中教學、見面課組織、輔導與讨論、成績登錄、教學檔案歸檔等。線下集中教學、輔導與讨論的學時數不超過該課程線上課時的1/5,不低于2個學時/班,集中教學輔導按60人左右分班進行;工作量按實際分班情況根據學校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計算。
(三)被其他高校或企事業單位選用的課程
被其他高校或企事業單位租用學習的課程,課程酬金按《6774澳门永利網絡在線課程建設與管理辦法(試行)》(武科大教〔2015〕57号)文件執行,不計算工作量。
(四)完成并上線的在線課程績效
學校對建設完成并上線的MOOC或SPOC課程,給予課程團隊計算相應的績效工作量,具體見學校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
五、其他
所有網絡在線課程制作的技術标準必須符合學校在線課程平台要求的技術标準。
六、附則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由教務處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