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學單位:
根據學校教學工作安排,為合理調配教學資源,保證教學秩序的平穩有效運行,現啟動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課表編排的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工作進度安排
時間 | 工作内容 | 負責單位 |
第8周 | 核對學期教學執行計劃、專業進程: 分别按“開課院系””、“上課院系”兩個維度核對2024-2025-2學期教學執行計劃,同時根據新學期校曆核對專業進程表,如發現問題,及時向教學運行辦公室反映。 | 各教學單位 |
第9-10周 | 生成學期教學任務: 教學運行辦公室統一生成全校2024-2025-2學期教學任務。 學生預選: 組織學生進行2024-2025-2學期專業選修課的預選。 | 本科生院 |
第11-12周 | 完成教學任務安排: 各教學單位完成教學任務的下達、安排、彙總和錄入,主要内容包括:預選不足15人的課程停開反饋、合拆班、授課教師、講課周次、講課周學時、教學區(多媒體使用)等信息的收集、彙總、錄入。 錄入完成後,各教學單位打印教學安排信息,由教學院長簽字并蓋章後,上交本科生院存檔。 本科生院分學院、專業逐一檢查教學安排,并将檢查信息反饋給各教學單位,各教學單位和本科生院一起按要求進行修改和調整。 | 各教學單位、本科生院 |
第13-18周 | 編排下學期課表: 第13-15周本科生院和各自主排課學院(城建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共同完成課表時間編排。 第16-18周本科生院統一安排課表的上課地點、檢查各類沖突。 | 本科生院、城建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 |
第19周 | 網上公布課表、對教師需求進行微調。 | 本科生院、各教學單位 |
寒假 | 組織各級學生進行學分制選課。 | 本科生院 |
二、工作具體要求
1.組織協調:
(1)以上工作時間期限由本科生院統一在在本科教學綜合管理系統中設定,請各教學單位把握好時間結點,過期系統自動關閉。
(2)教學執行計劃和教學任務安排經系統審核确定後不得随意改動,請各教學單位做好統籌安排。
(3)課表編排是一項環環相扣的系統細緻的管理工作,每個環節都要按規定時間和進度進行,務必做到認真嚴謹,銜接順暢,責任到人。請各教學單位協調安排好排課工作,保證排課工作的順利進行。
2.核對要求:
為确保學期教學任務的準确性,各教學單位核對教學執行計劃、教學任務時要着重檢查是否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執行計劃、教學任務中存在,而培養方案上該學期不存在的課程。
(2)培養方案上該學期存在,而教學執行計劃、教學任務中不存在的課程。
(3)課程性質、學分、學時等課程信息有誤的課程。
核對完後,若存在以上問題,請及時與本科生院聯系。
3.教學安排要求:
(1)課堂人數規模原則上不超過100人。積極推行小班化課堂,倡導研讨式、研究式教學。原則上各類人才改革試點班(如産業班、英才班和卓越工程師班等)的必修課程要求單獨開課。考慮到教學效果,其它普通班課程的人數規模原則上不超過100人。各教學單位按此标準,根據修讀該課程的人數确定應開設的課堂數,從教學任務中進行分拆形成初步的教學班。
(2)合理合班。在教學任務安排中,存在需再次合班的情況,不同專業進程、不同層次、不同學時、不同要求的課程不能進行合班。同一門課程,應以專業或學院或學科為單位,盡量避免跨學科類别合班、跨學院合班或跨年級合班。
(3)适當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經建設完成并驗收上線的慕課,在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時,線下集中教學的學時數不低于該課程總學時的70%。
(4)合理安排講課周次,均衡開課。嚴格按照專業進程安排講課周次,特别是面向全校開課的課程,有實習實踐等安排的周次裡不能安排理論教學;前半學期(1-9周)和後半學期(10-18周)應均衡開課,各教學單位要嚴格把關,避免學生前半學期或後半學期課程安排過多現象,對于大一、大二年級,基礎課大多安排在前半學期,因此學院在安排專業課時應盡量安排在基礎課之後;前半學期開設的課程應從第1周開始安排,後半學期開設的課程應從第10周開始安排,不得掐頭去尾造成周次浪費或課程安排失衡(有實習、課程設計等情形除外)。因學時很多無法在前半段或後半段學期完成課程教學的,允許前後半學期有交叉周次;若某個專業年級前半、後半學期課程安排不均衡,将由本科生院直接調整。
(5)嚴格把關、落實任課教師主講教師資格以及教授、副教授上課情況。任課教師、助課教師應符合學校人事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部門對教師資格的要求;所有教授、副教授(包括各類高層次人才)必須為本科生上課;各教學單位應将優秀教師、高水平人才充實到本科教學一線,把優質教育資源優先用于本科教學;外聘教師必須辦理相關手續,經學校同意才能上課。
4.排課原則:
課表的編排以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以學期教學任務為基礎,本着優化教學資源配置的原則,科學合理編排。
(1)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教學周共19周。理論教學安排在1-18周,第19周為考試周。
(2)課表編排順序為:公共基礎課程、通識必修課程、跨教學單位開設的學科基礎課、本教學單位内開設的學科基礎課、專業課、通識選修課程。
(3)每周四下午為政治學習、業務學習(教研活動)時間,原則上不排課。
(4)因資源緊張,在統籌容量、距離的基礎上,安排合适大小的教室,最大化提高教室利用率。
(5)任課教師的上課時間應從大局出發,服從統一安排。原則上不接受“具體到某一天某個節次”、“隻排34、56節”的排課要求。如有特别重大和充分的理由,請學院核準并提交證明材料。
(6)授課對象相同的前提下,原則上同一門理論課程一天不超過3節課。有特殊要求的實驗、藝術類、講座形式的課程,根據課程要求或場地限制,可4節連排。周學時為單數的課程,原則上采用單雙周排課。
請各教學單位按照要求認真負責,團結協作,順利完成此項工作。
本科生院教務管理辦公室
202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