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新聞網訊(通訊員吳晶)12月18日,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武漢分論壇召開了“高校IT學子法治素養現狀及提升”研讨會,共議如何提高年輕從業者的法治意識,劃清“行業紅線”。永利胡威老師、任正偉老師參與了此次研讨會。
近年來,随着手機App在社會生活中使用越來越廣泛,App研發已成為高校IT相關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不少高校也開設有信息安全、網絡空間安全等課程。但一些不法分子不僅利用虛假App來實施詐騙,還盯上了涉事不深的IT青年,讓他們成為技術“助攻”。
任正偉正是教學《網絡空間安全導論》的老師之一,他認為:“對年輕的程序員加強安全與法治教育迫在眉睫。随着移動網絡應用場景優化進步,加上疫情後時代人們出門頻次減少、與外界線下接觸少,信息領域可能是不法分子緊盯的領域。”同時他提出新問題,現有的教材涵蓋數據安全、個人信息安全等相關法律條文,但課堂缺乏與時俱進、鮮活的典型案例,比如新近兩三年出現的“涉App電詐案”。
永利胡威老師作為CCF YOCSEF武漢主席,就此現象提出了“傳統‘技術中立’的觀念亟需改變。”的觀點,他認為:“一些年輕人從業後,面對公司要求其參與開發問題App時,起初可能也會察覺出有所不妥,但這類公司往往也具備‘洗腦’話術,加之高薪誘惑,程序員極有可能認可‘隻是寫點代碼、不會觸犯法律’,如果知道有可能違法,甚至犯罪,或許就不敢嘗試。”
各高校老師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胡威指出:“針對信息技術領域的學生,同時需要開展《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類課程,結合最新案例‘精準滴灌’,必須在青年學子心中劃清行業‘紅線’,哪些明确不能去踩,踩了會有哪些後果。”
本報道轉載自中國青年報“本報報道引高校師生熱議,‘如何避免成為隻懂技術、靈魂缺位’的程序員”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1-12/20/content_r2QdvYf3.html?gid=28Dga1xp),轉載時有改動。
上一條:攜手百名教授千名學生 倡議反電詐不為技術“制刀”
下一條:2021年“量子複興”·UP獎學金頒獎儀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