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0false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3月21日下午,台灣清華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林嘉文教授應徐新教授邀請來永利訪問,并做了題為“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 Towards High-Quality Deep THz Computational Imaging” 的學術報告。

林嘉文教授報告了關于太赫茲(THz)成像技術的研究。太赫茲波是指頻率從0.1THz到10THz,介于毫米波與紅外光之間的電磁波。太赫茲波是人類迄今為止了解較少、開發較小的一個波段,由于頻率高、脈沖短、穿透性強,且能量很小,對物質與人體的破壞較小,所以與X射線相比,太赫茲成像技術和波譜技術更具優勢。太赫茲波在藥物檢測、工業檢測、古迹鑒定、癌症檢測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我們卻很少看到太赫茲的商業應用。這是因為太赫茲信号弱,容易衰減,造成成像不好,并且太赫茲成像速度較慢,容易受到環境幹擾。
在太赫茲成像中,由于水分子的吸收和噪聲等因素,重建圖像可能會出現模糊和失真。林教授提出借助信号處理、機器學習方法來改善太赫茲成像質量,他介紹了一種新的子空間和注意力引導恢複網絡(SARNet)。該網絡使用多尺度分支來提取振幅和相位的空間-光譜特征,并通過共享子空間投影和注意力引導将它們融合起來。SARNet學習在振幅和相位之間共同的潛在子空間中的公共表示,并利用自我關注機制來學習光譜特征之間的依賴關系,并指導恢複任務。最後,借助不同角度捕獲的物體圖像恢複出清晰的2D圖像,即可通過反Radon變換實現高質量的3D層析成像重建。該方法已經在實驗中得到了驗證,并且在3D太赫茲層析成像重建應用中表現出了良好的效果。
永利教師、研究生等共80餘人出席,在交流環節教師和學生紛紛提出了對于講座内容上的疑惑和自己學術研究中遇到的困難,林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報告在現場觀衆的熱烈掌聲中結束。
林嘉文教授簡介:
林嘉文,台灣清華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主任,IEEE Fellow,擔任IEEE電路與系統學會Fellow評審委員、IEEE電路與系統學會理事。林嘉文教授長期從事包括圖像、視頻處理和視頻網絡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内外權威雜志和知名的國際會議上發表了論文10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的論文有20多篇,獲得了13項美國專利。
上一條:CCF@U第984場:CCF信息系統專委走進6774澳门永利
下一條:學術前沿論壇2023年第二期
【關閉】